发布时间:2022-11-11浏览次数:135
中新社苏州9月24日电 题:苏州大闸蟹“苦练内功”再出海
秋风起,蟹脚痒,又是老饕们期盼已久的大闸蟹上市时节。今年,苏州太湖大闸蟹再度“出海”,“爬上”了东南亚、中东等地消费者的餐桌。
苏州地处江南鱼米之乡,自古就以水产河鲜闻名。其中,大闸蟹更是名扬海内外。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是苏州的大闸蟹主产区之一。自1984年起,太湖水域实行围网养殖,令水产产量大为增加,也为沿湖地方经济发展和渔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包括大闸蟹在内的水产品一度远销海外。
大闸蟹是苏州知名水产,有“一蟹上桌百味淡”之说。 中新社记者 钟升 摄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太湖的生态治理也受到各方的重视。2019年6月,苏州市全面完成太湖水域围网的拆除任务,太湖的围网养殖成为历史。当年,太湖大闸蟹产量呈现断崖式下跌。
苏州市吴中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介绍,太湖退网后,沿湖区域进行了标准化大闸蟹养殖池的改造工作。标准化养殖池在还原大闸蟹自然生长环境的同时,对养殖尾水的排放严格要求,确保太湖周边环境不被破坏。这又倒逼蟹农改善养殖环境、提升养殖技术。今年,太湖大闸蟹的雌蟹、雄蟹平均规格较往年分别增加15%、10%左右。
标准化养殖池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令大闸蟹的养殖过程更加可控。 (吴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品质的提升,“太湖大闸蟹”的招牌也被重新擦亮。今年6月,一批大闸蟹自江苏太湖水产有限公司陆续发往阿联酋、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公司总经理高文荣告诉中新社记者,首批共有287.5公斤大闸蟹发往阿联酋迪拜,海外的总订单量约1500公斤。发货后,海外客户隔天就可收到鲜活的大闸蟹。
高文荣表示,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太湖大闸蟹“出海”一度中断,但公司一直与海外客户保持着联系,并不断优化养殖环境、提升养殖品质。2020年,公司获得南京海关授予的“出境水生动物注册养殖场”资质,为大闸蟹再赴海外做好了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批出口至海外的,是尚未完全成熟的大闸蟹。这一时期的大闸蟹被称为“六月黄”。苏州民间有“忙归忙,勿忘六月黄”的说法,但“六月黄”向来不是苏州大闸蟹的销售重点。这也是苏州首次将“六月黄”大闸蟹销往海外。高文荣介绍,这一尝试是希望能追求产品的多元化,拉长大闸蟹的销售时间。
秋天是太湖水产丰收的季节,近期,高文荣参加了第九届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等展会。“会上,海内外的参展商对太湖水产品的关注度都很高。”他表示,公司接下来会继续保持高质量养殖和环境保护并重,让更多太湖水产品“游上”海内外消费者的餐桌。(完)
中新网江西崇仁9月24日电 题:江西崇仁乡贤返乡潮 带动产业强起来百姓富起来
作者 巫发阳 杨文辉
走进江西崇仁县白路乡汀桥村哈密瓜种植基地,只见翠绿的藤蔓枝叶间挂着一个个长势喜人的哈密瓜,网纹清晰可见,怡人的瓜香味扑面而来。基地负责人周德高和工人们正穿梭其间,忙着吊蔓、清理排水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两年前,白路乡汀桥村乡贤周德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返乡盘活闲置土地300余亩种植哈密瓜。“我之前在海南种了很多年哈密瓜,有着一定的种植经验。后来了解到家乡也有适合哈密瓜生长的土质疏松和通透性好的沙壤土,于是我就想回来试一试。”
“我们基地种的是小蜜品种的哈密瓜,甜度高、口感好,很受消费者欢迎。”周德高继续说,我们一共种植了60亩瓜,总产量大约35万斤,按照每亩销售价1.8万元左右,总产值可以达到108万元。
图为白路乡汀桥村哈密瓜种植基地(资料图)。崇仁县委统战部供图
据悉,基地的哈密瓜采用订单销售,去年一上市就在南昌、上饶等地迅速销售一空。“今年的哈密瓜距离上市还有20多天,但现在已经全部被瓜商预订完了,简直是供不应求。”周德高笑着说。
除了周德高的腰包变鼓了,汀桥村集体和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2022年,哈密瓜种植基地给汀桥村集体分红了6万元,并带动当地村民通过务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增收致富,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村民孔九英正忙着给哈密瓜吊蔓,谈起现在这份工作,她乐开了怀:“之前我在家里就只能种地,现在在村里的哈密瓜基地务工,一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收入,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啦!”
近年来,崇仁县促进乡贤“回流”,写好乡贤汇聚“大文章”,积极发挥乡贤力量,结合当地发展实际,找准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与乡贤人才共赢的结合点,有效激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推动全县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在崇仁县乡贤返乡创业的浪潮中,白陂乡赵家村青年陈雷同样备受鼓舞。“于是我选择回到家乡,与村党支部合作投资84万元,共同打造了白陂乡赵家村蚯蚓养殖基地。”
据了解,蚯蚓养殖基地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通过绿色循环种养模式,利用畜禽粪便养殖蚯蚓,蚯蚓能消解农业废弃物,蚯蚓排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使用,既实现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又延伸了蚯蚓养殖的上下游产业链。此外,养殖基地每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实现了环境整治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双赢。
图为白陂乡赵家村蚯蚓养殖基地(资料图)。崇仁县委统战部供图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陈雷坚定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免费向农户传授技术。同时也希望通过蚯蚓养殖项目,吸引更多乡贤依托资源优势回乡创业,让家乡的产业强起来,让家乡的百姓富起来。”
周德高、陈雷只是崇仁县乡贤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目前,在崇仁这片生机盎然的沃土上,360余名在外乡贤回乡发展麻鸡、蔬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近24万亩,成立特色种植合作社500多家,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全面奏响乡村振兴奋进乐章。
图为崇仁县特色产业航拍图(资料图)。崇仁县委统战部供图
崇仁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蔡辉表示,下一步,崇仁县委统战部将积极发挥乡贤的引领作用,引导各乡贤立足自身资金、资源、技术等优势献良策、拉资金、立产业,主动为家乡谋出路、助发展,让更多的优秀“新乡贤”看到榜样的力量,吸引更多的“新乡贤”回乡创业、回乡兴业,汇聚“乡贤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走出乡村振兴新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