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发网

博发网博发网下载app博发网登录

博发网下载app|app备用网址

发布时间:2022-12-16浏览次数:686

  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邢蕊)北京时间23日晚,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隆重开幕。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与十余米高的“数字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塔。这一刻,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实现同频共振。

  作为本届亚运会办赛理念之一,“智能”一直贯穿于杭州亚运会筹备举办全过程。从场馆设计、参赛流程到观赛体验,先进的数字技术、一系列的智能化应用,不仅助力亚运精神薪火相传,也直接展示出数字中国建设的新成就。

资料图: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科技成果的运用,在历届大型体育赛事中屡见不鲜。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首次使用电子计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使用“鹰眼”技术、2016年里约奥运VR技术首次应用于奥运直播……可以说,体育赛事早已插上了“科技翅膀”。

博发网下载app

  如今,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下,杭州亚运会出现多个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

  例如,面向办赛端推出的APP“亚运钉”,是全球首个大型体育赛事一体化数字办赛平台,集在线沟通、人员管理、赛事培训、礼宾管理、交通组织、医疗急救、赛场监管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可为数十万赛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供线上协同办赛服务。

  充满“智慧”的赛事场馆,也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黄龙体育中心等十余个场馆都在科技的加持下实现了智能化运营。

  桐庐县的亚运马术中心,“亚运马术智能化系统”可对马匹健康状况、检疫采样等数据进行数字化化处理,为马匹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持。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草坪下方装有18个传感器,可对草坪根部温度、湿度等数据采集分析,实现草坪科学养护……

  国际奥委会首席信息科技官艾拉里奥·孔纳曾盛赞杭州亚运:“感谢杭州,通过这样一次亚运会,通过云技术,来创造了新的历史。云技术支撑了这次亚运会,为往后的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资料图:杭州亚运会攀岩中心。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博发网下载app

  随着体育赛场中高科技的运用,智能观赛正在颠覆传统观赛模式。9月初,全球首个支持超大空间超高并发的“亚运AR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杭州亚组委推出的智能亚运项目。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进入“AR服务”,观众便可享受AR场馆导航、AR吉祥物迎宾秀、AR知识科普等服务。

  不仅如此,中国领先的5G技术也将缓解大量观众带来的交通、通信压力。据介绍,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组建的异频、同频双层网络,可打造具备超密组网能力的弹性自呼吸5G通信网,同时满足8万名观众的通讯需求;在亚运场馆应用的智能超表面技术,可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和幅度控制信号的传播,实现更好的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

  对于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杭州还在城市侧推出各类观赛空间,丰富线上线下观赛观赛渠道,鼓励市民通过交互、沉浸的方式参与体验,真正做到了亚运盛会,全民共享。

博发网下载app

资料图: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图为火炬手汪顺挥手致意。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博发网下载app

  杭州亚运的“智慧”,同样延伸至赛场之外。跨越时空距离,打破数量限制,每一个普通人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实现亲身参加亚运的梦想。

  去年11月,杭州亚组委首创性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活动。参与者轻点手机,化作一星火苗、一枚光点。超一亿参与者最终汇聚成开幕式上的“数字火炬手”,与线下火炬手一起,共同点燃亚运会主火炬,同时点燃了体育之梦、中国之梦和亚洲之梦。

  虚实结合,不仅出现在开幕式上。除了出圈的“数字火炬手”,在“亚运元宇宙平台”内,用户能以虚拟人的身份游览亚运城市美景、体验虚拟竞技、观看精彩赛事,轻松实现足不出户,玩转亚运。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运动员健儿突破极限的舞台,也是展示中国尖端科技的窗口、共建亚洲文明共同体的桥梁,或许也将成为中国勇立潮头、实现复兴的里程碑,科技改变生活,也会造福你和我,当智能科技融入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我们都将见证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富强的中国。(完)

  中新社山西平遥9月24日电 题:新老朋友共赴“光影之约” 感受千年古城平遥魅力

  “每次到平遥,都让我耳目一新。”今年是美国摄影师吉罗姆·德·帕林吉第五次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这里,他不仅结识到来自各国的摄影师朋友、欣赏到不同摄影师的最新作品,还感受到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和活力,他称平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

  正在山西平遥举行的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海内外2000余名摄影师的13961幅作品,向八方游客展示光影之美。大展的新老朋友相聚于此,谈摄影、话友谊,他们每日穿梭于各展区之间,观展、交流、互动,忙得不亦乐乎。

  帕林吉是美国“主街之眼”摄影节艺术总监、策展人,也是一名自由摄影师,从事摄影行业已有40余年。他曾为多家国际知名刊物供稿。其个人作品及“主街之眼”作品正展陈于平遥古城棉织厂展区。

9月20日,美国摄影师吉罗姆·德·帕林吉在其作品前。 中新社记者 高雨晴 摄

  在平遥这几天,帕林吉有点忙,他几乎逛遍了所有展区。“每一届大展都很精彩,因为我可以从中发现很多从未见过的作品。此时此刻能够成为这座亚洲古城及这场摄影大展的一分子,我很自豪。”帕林吉说。

  工作之余,帕林吉不忘用镜头捕捉平遥古城的美丽瞬间。他告诉记者,每天四五点,他便开启“古城walk”,“那时古城街上几乎没有人,我一个人穿梭其中,试着创作一些作品。”帕林吉说,在其个人网站汇集了他在全球各地拍摄的作品,“之后会将这些照片也加入合集中”。

  来自俄罗斯的策展人伊琳娜·契梅瑞娃,同样也是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老朋友,她与平遥的初遇是在2008年。十余年间,契梅瑞娃多次以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参加摄影大展。

  在平遥古城柴油机厂展区A2展厅,一组名为《心里的风——第一章》的作品,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今年,契梅瑞娃以策展人的身份邀请比利时、巴西、俄罗斯等6国的9位摄影师共同带来这件作品。

9月21日,俄罗斯策展人契梅瑞娃(右)与摄影师聊天。中新社记者 高雨晴 摄

  “对于策展人和摄影师而言,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是一次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如此多的观众对作品产生兴趣,对于创作者来说是莫大的支持。”契梅瑞娃说。

  谈及对平遥的印象,她说,平遥是一座有温度且有深度精神生活的古城,而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我从平遥看到古老中国的样子,也正因为平遥,我爱上了中国”。

  除“老相识”外,每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都会迎来新朋友,同样来自俄罗斯的安德烈·歌德萨维奇就是其中之一。

  “我第一次来平遥,很喜欢这里。”歌德萨维奇告诉记者,他喜欢不同的文化,并喜欢沉浸在其中,观察当地民众的生活。他此次带来的作品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记者看到,在其作品《布隆迪:独立肖像》中,歌德萨维奇用镜头记录了不同职业的民众,每一幅作品下方都配有文字信息,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9月20日,参观者在歌德萨维奇作品前驻足拍照。中新社记者 高雨晴 摄

  歌德萨维奇说,事实上,早在20年前,他就曾到北京、上海、广西、四川、贵州等地旅行,并在沿途中用镜头记录下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其间拍摄的照片还曾在莫斯科多次展出。”歌德萨维奇有一个心愿,“希望有机会能够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展示自己镜头中的中国。”(完)

服务预约
博发网地图

崇川区连南瑶族自治县翁源县宜昌市连山区高邑县邻水县临潼区平遥县龙井市七星区秦州区金溪县宜章县靖西市寿光市南通市巢湖市通河县大姚县